學習重點
2025/6/28 更新
閱讀:
第35頁:理解流程圖與國民所得帳公式 Y=F(L,K), Y=C+I+G+NX 及各變數之關係。
第38頁:名目與實質變數之關係;實際與預期變數之關係。
第39頁:國民所得會計:『三面等價』之意義。(理論上成立)
第40頁:流量與存量之意義。
第42-45頁:產出法。理解 GDP 的兩種定義的概念與計算方式、實務上的調整作法。
第46-47頁:所得法。理解 GNI 與 NI 之差異。(實務上) 美國制度考前記憶。
第48-49頁:支出法。理解 C, I, G, NX 之正式名稱與意義。
第49-52頁:理解 C, I, G, NX 各項目細節。
第53頁:(重要) 國民所得帳公式之演變推導與意義。
第54-56頁:略讀。
第59-61頁:略讀。
第64-66頁:略讀。
第57-58頁:名目與實質GDP之計算。定基法與連鎖法。
第67-71頁:物價指數之功能(作用);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之計算。
第72-73頁:GDP平減指數(GDP deflator)之計算;兩種物價指數之異同。
第74-75頁:購買力平價指數(PPP Converter)之計算。對物價與匯率之意義。
第79-81頁:利率的意義。名目與實質利率之差異。預期通膨的影響。
第82-83頁:匯率的意義。名目與實質匯率之差異。升貶值之計算與意義。